树木盆景胚桩选育与取舍
1 . 胚桩选育
树木盆景胚桩选育造就是树桩素材的基础, 主要有野桩挖取和繁育桩苗两种形式。
(1) 野桩挖取
野外挖掘树桩的优点是成型迅速, 成本低, 能得到苍老古朴、姿态优美的树桩, 这是人工繁育树苗无法比拟的, 且经济效益也来得快。但它容易破坏植被, 影响水土保持。因此,野外采集树桩要有计划, 有节制地进行, 严禁乱挖滥掘, 不宜大力提倡。
1) 挖前准备
先派人进行调查, 探明树桩的分布、树种数量、生态条件等。选择树桩条件应该是:
①抗逆性强的树种, 能适应盆栽环境, 要耐剪、耐绑扎、耐移栽, 耐贫瘠、耐干旱、耐水湿;
②树干奇特古老, 千奇百态; ③枝叶细密, 花艳果美; ④病虫害少。不符合制作桩景条件的树桩绝对不挖。
2) 挖掘时间
应在有利于树桩成活的时期进行挖掘。一个挖掘时机是在树木进入休眠期而又未进入冬眠状态, 以及土地未冻之前( 秋末冬初)。这时, 可挖掘一些落叶树及松柏类的树桩。另一个挖掘时机是在早春土壤开冻之后, 树木未萌发之前。一些不耐寒的树种以及常绿阔叶树种, 必须在3 月中旬至4 月上旬挖掘, 以免受冻害。
3) 挖掘方法
一般来说, 挖掘时要尽量保护根系, 一是为了提高成活率, 二是根对整体造型往往有决定意义。
挖前先锯掉地上部分无用的枝, 主干保留高度应比设想的高度高出一个节位。枝的修剪, 通常保留到二级侧枝, 剪除三级以上的侧枝, 并尽量缩短侧枝, 仅留基部一段, 以避免折损, 影响造型, 影响成活。同时把周围清理一下, 以便操作。挖时先在一侧深挖, 看根须颈部有好的桩形就继续挖掘, 否则停止再挖。然后摇动桩头, 看下面是否有主根, 如有主根, 必须先行截断, 再断侧根。要多留须根, 粗根截口要小而平。挖出的桩头要放在背风处假植, 除榆树外都应适当浇水。对松柏类或常绿野桩, 必须带土挖掘。挖掘大的树桩, 为了保证成活, 常采用分步挖掘最后切根: 第一年将野桩根部挖掘一半, 填换新土; 第二年再挖掘另一半, 填换新土; 第三年就可带泥球起出包扎。
4) 养护管理
树桩挖好后, 最好当天运、当天修、当天种。如需长途运往他地而当天不能种植的, 在不带泥球的树桩根部涂上泥浆; 有的根部还要用湿的水苔包扎好。栽植前, 要根据树形和盆形, 决定其根部的长短和去留, 并进行第二次修剪。下地或上泥盆栽植时, 要使泥与根部贴紧, 不能有空隙。栽植时, 要注意树桩的形态与今后造型的需要, 有的倾斜, 有的卧倒, 有的采取悬崖式。栽后第一次浇水要浇透, 并在树桩上覆盖稻草, 以减少蒸发。树干高的要在树干上包以稻草。到4 月中旬以后, 早晚要喷水各一次, 以使稻草保持湿润, 但泥土不能过湿。耐寒性差的树桩, 如在冬季挖来上盆, 必须放在温室或塑料大棚内过冬。从4 月下旬开始, 树桩将陆续发芽。此时不能认为新桩已成活, 而放松管理。实际上, 此时新桩并非“ 真活”, 因为新桩先发芽后生根, 如果放松管理便会造成“回芽” 死亡。这时应逐步揭去盖草,否则幼芽会变得细长发黄。揭去盖草后, 要移入阴棚, 以防止幼芽被晒伤并减少叶面水分蒸发。过1 个月后, 要逐步减少遮阴时间; 过伏天后, 根部已发育良好, 便不必遮阴。芽长到5 cm 时, 要剥去不需要的芽, 并勤施薄肥, 土壤施肥浓度0 . 5% 为宜, 叶面浓度应在0 .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