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盆景的造型

树木盆景的造型
树木盆景与诗、画、园林艺术一样,都源于自然,源于生活,又高于自然,高于生活。
树木盆景常取材于诗、画、园林,兼具诗的情趣,画的境界。树木盆景艺术与诗、画、园林艺术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借鉴。因此,树木盆景常被誉为“立体的画”“无声的诗”“凝固的音乐”,在研究其造型时,就离不开这些原理与手法。
但树木盆景造型又不等同于诗、画、园林,它受制于许多客观条件,是由盆景的艺术性特征所决定的。首先,树木盆景是有生命的艺术品,有其生长发育的规律,这就决定了盆景制作上的连续性。其二,在造型时不仅需要一定的艺术修养,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技术加工手段,这就决定了在创作知识上的综合性。其三,树木盆景的生命过程,随着一年四季的变化而变化,甚至一日之内早、中、晚也有变化,这就决定了树木盆景在创作上的变化性。
我们在探讨、研究树木盆景造型时,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的造型原理来阐述,以便将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创作实践中灵活地运用,获得理想的造型。
(1)立意构图
立意构图是树木盆景创作的第一阶段。所谓立意,即盆景的主题思想。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作者在创作之前的意向,对作品的内容有一个具体的艺术形象和一个清晰的认识及构思。第二层含义是使作品具有神韵。它不仅要求作品成为大自然的缩影,即形似;更要求作品具有自身特定的神韵。作品成功与否,立意是关键所在。树木盆景的立意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意选材”,即作者的情感受到外界的激发,或受到某种事物的启发,而产生了创作动机,进而主动选择素材开始创作。另一种是“因材立意”,即作者得到一棵树木素材时,经过反复推敲,把树木的原型构思成理想的造型,立意也由此而产生。
构图即造型。作者依据树木生理的自然规律和树桩的特定形态,结合作者的审美观去进行创作,以达到形似的目的,这就是构图。我们常见的树木造型有悬崖式、临水式、双干式、斜干式等,应该说树木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在构图时要注意几个方面:首先,在构图之前,须意在笔先,就是以作者意想表达的主题去构思造型的画面。其次,树木的原形与所想的造型结合适当与否,是构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立意与构图的关系是:立意着重处理作品的“神”,即内容;构图则着重处理作品的“形”,即形式。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因而在立意构图时,要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内容决定形式),才能得到立意新,构图美,独具魅力的树木盆景作品。
(2)扬长避短
在树木盆景创作过程中,应注意利用盆景材料的长处,而回避其短处。一般来讲,当拿到所要制作的树木素材时,有经验的盆景创作者一般不会急于动手,而是首先找出该材料的长处进行构思,勾勒出一个最佳的造型图案,然后再动手锯截、修剪、蟠扎。充分利用原材料的自然美造型,同时把有碍于景观的部分去掉;如不能去掉的话,也应把最佳的部位置于观赏面,而把有缺陷的部位放在背面。
树木都是由根、干、枝、叶、花组成。在造型时,要根据各类树木的特点,做到因材制宜、扬长避短。从野外挖取的树桩,一般只有根、干、枝三部分组成。在造型时,可充分观察其各部分,哪一部分最具观赏性,就突出哪一部分。如根部奇特优美,就可以围绕根部做文章,培育悬根露爪,别有情趣的提根式造型。在这里根成了首先考虑的部位,其余的部位则退到次要地位。而地柏干长软韧,匐地而生,适宜制作成悬崖式桩景;榆树、朴树大多直立而生,适宜制作直干式盆景;柽柳叶细枝柔,最适合作垂枝式盆景;在这三种桩景中,枝、干、叶成了观赏的主要部位,根则退到了次要部位。因此,只有对盆景材料进行深思熟虑的构思、剪裁、造型,才能够做到扬长避短。
(3)统一协调
一盆称得上佳作的树木盆景,各部分(景、盆、架)必须是浑然一体、统一协调的,否则就不是一件好的作品。树木盆景虽有不同的欣赏部位,有观干、观枝、观叶、观花、观根、观果等区别,但作为一棵树木来讲,它本身的干、枝、叶、花、果、根各部分就应是相互协调统一的,否则就会影响美观。
树根的长短同树木造型是相关联的。如树根细长欲作悬崖式盆景,主根应留长些。原因是其配盆多用千筒盆,而其枝叶大部分都伸出盆外,根短就难以承受这样大的下垂力。如欲作丛林式盆景,则主根要留得短一些,并应多留侧根和须根,因为丛林式盆景一般配以浅盆。
树木盆景的枝干粗细比例须相协调方显自然美观。如主干下细上粗,枝条与主干粗细不成比例,就会因枝干不协调而失去美感。在制作树木盆景时,一般情况下都是采用同科同属树种,但也有不同树种拼在一起的实例,只要处理得协调统一,这样的做法同样能获得成功。
在树木盆景中,除干、枝、叶、根等应相互协调统一外,配盆的大小及颜色的深浅,几架的大小、高低、色泽等都应相互协调统一起来。失去了统一协调,即使本来造型优美的树木,也会大大降低欣赏价值。
(4)繁中求简
清代画家蒋和在其所著的《学画杂论》中写道:“布置落笔,必须有剪裁,得远近回环映带之致。看画亦须得剪裁法,平画求长是也。”这位画家提出了取景和剪裁关系的问题。
制作树木盆景,同样要解决这一问题。其要点有二:一是最佳欣赏面的选择。为了突出主题,在选择时必须要有取舍,以便挑选最能表达主题的角度,也被称为选景。二是构图的剪裁。一盆原始的树木盆景看起来显得烦琐杂乱无章,这就要求制作者进行全面的剪裁,从树的取势,枝条的布置,整个外形的形象三个方面结合起来剪裁。因此在树木盆景中十分强调剪裁技艺的运用,在复杂中求简单,在平淡中求变化,这样制作出来的盆景就能出现令人满意的效果,这就是剪裁的重要性。
在树木盆景定型修剪时,有的把枝干的大部分都剪除,仅留一段主干和3~5根枝条,这就是繁中求简在树木盆景造型中的具体运用,如图所示。繁中求简所说的“简”,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以少胜多,以简胜繁;但也不是越简越好,更不能片面地追求简单化,而是符合所预想的艺术效果。

定型修剪的作用
a ) 原桩b) 剪后上盆c ) 成品

(5)以小见大
小中见大是树木盆景鲜明的艺术手法之一。要在小小盆盎中表现参天古树,需要凭借这一特殊的艺术手法。世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间都相互联系。大与小只是两者相互比较得来的,没有小也无所谓大,反之亦然。以小见大,小是手段,不是目的;小是形式,大是内容,通过小的客体表现主体的高大。不仅树木盆景如此,山水盆景、树石盆景、绘画、建筑等艺术,也都采用以小见大的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小中见大的具体表现手法,一是利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一盆丛林式盆景,往往在近处布置高大挺拔的大树;在远处,布置小而底矮的小树,远远望去,恰似一幅森林景观,这就是近大远小在树木盆景中的具体运用。二是利用对比烘托。在树木盆景中经常可以见到一高一矮、一大一小、一直一欹的造型(图)。通常把高、大、直的树木或枝干作为主体,矮、小、欹的树木或枝干作为客体,两者不但在体态上有差别,且在神似、造型等也变化多样,欹的目的在于仆衬主体。为了突出主体,应要做到客随主体,不能喧宾夺主。另外,为表现树木苍劲古老,往往选用粗大的材料,通过剪裁,改变干、枝、叶间比例造成干粗、枝矮、叶小的老树体态。

树木盆景中的主、客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很多,但只要手法得当,布局合理,就能创作出气势磅礴、意境深远的盆景作品。
(6)疏密得当
画论中有“画留三分密,生气随之发”的论述,树木盆景造型也讲究有疏有密,疏密得当。过密而不疏,把盆景塞得满满的,没有透气感。反之,过疏而不密,则显得松散无力,景物之间失去联系。
在树木盆景造型时,枝干的去留,枝片之间的布局要有疏有密,切勿等距离排布,否则显得呆板而无生机。在丛林式盆景造型布局时,尤能看出疏密之间的关系,一般说主体树木周围要适当密一些,客体树木周围要显得疏一些,如图所示。疏与密是对立统一的,没有密就显不出疏,没有疏也谈不上密。密有赖于疏的烘托,疏有赖于密的陪衬。只有使盆景的布局疏密得当,作品才能意境突出,耐人寻味。

主客体的疏密布置

(7)虚实相宜
一盆好的树木盆景,离不开虚实相宜,疏密有致。虚实和疏密两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过密相对而言就是过实,反之则过虚。具体表现在实景和空白的处理上,过实会产生臃肿压抑感,过虚则显得空而无物。正确把握虚实关系,就是要认识到实是景,虚也是景,不能一味地追求实,虚往往能产生许多联想,引起观赏者的遐想。
在树木盆景造型中,处理好枝条和叶片之间的虚实关系至关重要。如去掉过密的枝条,不但有利于树木生长,还有利于美观,枝片与枝片之间错落有致,不但层次鲜明,还有利于枝片之间的通风透光,使枝片生长良好。另外,在树木盆景整体布局时,枝片也不能平均布局,亦应做到虚实相生。
(8)静中有动
树木盆景本是静中之物,但如能匠心独运,造型得法,便能化静为动,无声胜有声。树木盆景造型形式多样,各有欣赏之处。无论是曲干、斜干、直干,无论是枯枝、枯梢,都须形态自然,做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这在风吹式、悬崖式、斜干式盆景造型中尤为突出,这些盆景常被称为“动势盆景”。而这种动感是在树木自然生长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不是凭空想像的,且比天然生长的树木形态更富有变化,更具艺术价值。
按照中国人欣赏盆景的习惯,喜欢静中求动。即使在处理直干式盆景造型时,树干也略有弯曲,枝片有长有短,整个树冠往往呈不等边三角形,以此避免造型呆板,其他造型形式的处理更是如此。欲使树木盆景具有动势感,除树干、枝条、树冠有变化之外,树木的栽植位置也能造成动态。除圆盆外,其他盆中栽植的树木往往偏侧一方,使树木盆景显得生动活泼而具有动态。偏向一侧,不是越偏越好,过偏会失去重心。一般单棵树木应栽种在盆的左侧或右侧的13处为好,如图所示。

单棵树木的栽种位置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