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造型中对比的手法运用
对比的作用
“红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持。”通过色彩对比, 红花被绿叶衬托得更加鲜艳夺目。运用对比,可以增强 对视觉的刺激程度,突出主体,给人以强烈、醒目的视 觉效果,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对比必须差异显著。差异小,只能形成变化,不能 形成对比。只有某一可比成分的差异强烈显示时,对比 才有可能形成。差异小,只能形成变化;相对而言,差 异大,就形成了对比。咫尺纸上的摩天大楼,通 过与周围的物象(如行人、车辆等)进行体型上的大小 对比,就能显示其高大雄伟的风貌。
对比的手法
对比的手法十分丰富。不同的艺术形式运用的对 比手法不尽相同。就绘画而言,中国画、油画、水彩、 版画等,因使用的工具材料和表现目的不同,对比手法 也有差别。
齐白石的中国画《蛙声十里出山泉》图6-3,把泉 水抽象为线,把泉边的坡岸抽象为黑色的面。相比之下, 蝌蚪为点,构成了大(面)与小(点)、粗(面)与细 (线)、曲(水的曲线)与直(坡岸的直线)的对比, 亦形成了黑白对比;而蝌料在对比中显得十分醒目。
树木盆景造型,是运用活的树木作材料,对比手法 受到很大局限,只能利用树木本身的干、枝、叶、花、 果等构成的点、线、面,进行粗细、大小、曲直、疏密、 虚实、枯荣等方面的对比。在一件作品中,只能根据素材条件和创作构思选用这些对比手法,其中疏密对比和虚实对比是盆景造型中最主要和最常用的对比手法。
1.疏密对比
形象聚在一起为密,形象分散为疏。疏密也是相对而言的,互相衬托的。在用线进行表现的绘画作品中,疏密对比是一种经常运用的造型手段。明代画家陈老莲的《西厢记》(图6-4),画家用线强化疏密对比,如密的荷叶衬托出疏的荷花、密的芭蕉叶衬托出疏的人物衣纹,特别是密集乌黑的头发使人物十分醒目。通过疏密对比,画面主体突出又层次分明,极富节奏感和韵律感。
盆景造型运用疏密对比,可以通过修剪使枝干过密的部位变疏;通过蟠扎将树枝分散的部位变密。目的是使整个树枝做到密中有疏,疏中有密;密中有大密,疏中有大疏;疏密相间,错落有致。黄翔的水旱盆景《溪山流韵》。树枝形态生动自然,极具画味。由于作者成功地运用了疏密对比,有张有弛,做到了“密不透风,疏可走马”,在观众心理上产生了强烈的形式美感。
有些已经成型的树木盆景作品,如榆树、朴树、对节白蜡等,树叶生长较快,枝干和空白很快就被枝叶遮盖,只有密而没有疏(图6-6a)。所以必须适时进行修剪和蟠扎,使枝干的某些部位露出来,并塑造好空白,这样不仅会形成疏密对比,枝干和叶片也会形成线与面的对比。
2.虚实对比
就可视形象而言,有形为实,无形为虚,形有黑(深色)有白(浅色)。白色的形要通过黑色衬托,黑色的形也要通过白色衬托才能显现。图6-7是清代画家龚贤的山水画《千岩万壑图》(局部)。深色的山峦衬托着白云,浅色的白云衬托着山峦,在白云的衬托下,山峦更加醒目。这就是黑白互衬,互为虚实。通过虚实对比,形象更加突出。
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计白当黑”“知黑守白”告诉我们:形(无论是黑或白)是通过对比衬托出来的。塑造实形和塑造虚形(空白)同样重要。
盆景造型,不论深色盆景通过浅色背景衬托,还是浅色盆景通过深色背景衬托,有形处为实,无形的背景(空白)为虚,密处为实,疏处为虚。因而疏密对比实质上也是虚实对比。
在盆景造型中,一般人在布局时,只 看树干、树枝,不看空白;只注意布实,不 注意布虚(空白);只考虑枝、干的生长 和造型,不考虑空白的保留和塑造,以为 空白是自然形成的。树木盆景不同于绘画,它是活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品,它的形在不断 增长和变化,枝叶会越来越丰满,空白会越 来越少。所以通过蟠扎和疏剪,保留和塑造 空白十分重要。图6-8,此盆景树木难得,养护得非常好,但叶片之间没有留出空白,只有实面,没有虚面,好像房间没有窗户一样, 显得十分闭塞。
下面欣赏一件美国国家盆景博物馆的雪松 盆景。先看图6-9a,这是2003年的树相。作者 既塑造枝干和叶团(实面),也同时塑造空白(虚 面)。再看图6-%,这是2008年的树相。经过 5年的养护与造型,虽然枝叶比前丰满,但作者 始终不忘记塑造空白。适时地进行疏剪和蟠扎, 保留叶团与枝干之间形成的大小空白,通过虚 实对比,使枝干、叶团和空白的美都得到展示, 整个树态也愈来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