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盆景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果的若干因素

花卉盆景网导读:今天花卉盆景网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关于影响盆景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效果的若干因素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一)适法
前面分别介绍了生长调节剂的多种施用方法,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应用中可根据不同的处理目的和对象,选择适宜的药剂种类和施用方法。总而言之,就是要尽可能地保证药剂用到起作用的部位,并产生较显著的效应。

例如要促进葡萄形成无籽果实,较好的方法是直接以生长调节剂局部浸沾花序或果穗,而不采用全株喷施;在西瓜采摘前要进行催熟处理,最好将乙烯利溶液直接喷在瓜上或附近叶片上;促进插条生根主要使用局部浸沾法;对于高大的成年树木,使用滴注法比其他方法要容易见效些。

(二)适量
所谓适量,应当包括施用浓度、剂量(单株或单位面积上的受药量)和施用次数三个方面。根据药剂种类、目的、植物的种类和生长发育期及气候等环境因素的不同而异。实践中常有只重视浓度而忽视剂量的偏向,正确的方法是先确定剂量,后确定浓度,这样,既可避免浓度过大产生药害,也可防止因剂量不足而影响效果。例如,对于生长素类物质来说,一般在低浓度时对生长发育起促进作用;浓度过高则抑制生长,甚至产生危害作用。

但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以及不同的器官和组织对它们的敏感程度不同,因而最佳使用浓度也要随之调整,通常在用生长素类进行种子处理或花期使用时浓度可低一些,而生长旺期和结实后使用浓度可较高。幼嫩的植物器官和组织往往对生长调节剂的吸收能力较强、敏感程度较高,使用浓度可稍低一些;衰老的组织吸收能力减弱、敏感程度降低,使用浓度可稍高些。一些多年生的植物(果树等),由于其生育期较长,可以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时期也较长,在使用生长调节剂特别是一些药效持续期较短的调节剂时,采用低浓度连续多次处理,效果更佳。

(三)适时
在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对生长调节剂的反应有很大的差别。只有在最适当的时期内使用生长调节剂,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否则,将无效或产生相反效果。如萘乙酸在采前应用可防止落果,花后应用则能促进落果。在果实催熟时应用生长调节剂,应在果实大小基本定型的转色期处理,可起到提早成熟和提高品质的作用,若处理过早,会抑制果实的膨大,影响产量和品质;若处理过迟,则起不到催熟促提前采摘的作用。

又如,桃树在胚乳细胞分裂时期,组织中的生长素处于低水平(有抑制脱落作用),此时对促进脱落的乙烯最敏感,应用30Mg/L的乙烯利即可收到良好的疏果效应。在同一天内,上午喷洒三十烷醇则没有下午喷洒效果显著。因此,适当的施用时期主要是取决于药剂种类、药效持续时间、使用目的及植物生长发育的过程等诸多因素。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赞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