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才女黎晓玮嫁给盆景人,羡煞旁人


80后才女黎晓玮嫁给盆景人,羡煞旁人

今天一早被盆景世界的一篇《惊艳!这个80后女子画笔下栩栩如生的盆景世界》中的才女黎晓玮的画作给震撼了,因此特意去网上寻找有关她的信息,到底是哪家小伙这么有福气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被我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首先来简单认识一下主人公吧:

这个出生于1986年的女孩儿叫黎晓玮,广东江门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微博里读她的文字,一丝阳春白雪的文艺气息,一副淡淡的人生姿态。当被问及为什么想到要画盆景的时候,她的回答却令我感受到一些与印象所不同的东西,譬如真实、责任和使命。(具体内容请查阅盆景世界公众平台)

▲黎晓玮手绘作品丨真柏

女孩儿说,在美院读大二的时候,她帮男友画了一幅盆景油画。在作画的过程中,她了解到,“盆景发展到今天已经跟过去传统认知中的盆景有巨大的变化,作为一个艺术专业的学生,我想用艺术发展脉络的思维去分析盆景发展到现在的艺术形式背后的原因”。同时,她从出身盆景艺术家庭的男友那里了解到,作为一个80后盆景艺术传承人,中国的盆景艺术正面临着如何更好地传承下去的问题——“许多跟我一样对盆景感兴趣的年轻人将来会有条件去种植盆景,我身边也有许多这样的人,但他们面临的问题是,具有符合年轻一代的、有权威性审美导向的盆景艺术资料的匮乏,于是我想到了用一种同龄人能接受的、具有审美导向的方式展示盆景。我想我可以发挥专业特长,用绘画来探索盆景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在审美、表现和传播方式上的多种可能性。”

黎晓玮的画作(转自:盆景世界)

使命。

▲黎晓玮手绘作品丨朴树

接下来,就是介绍她家的盆景园了:

在江门,面积最大、盆景数量最多的盆景园,就坐落在江海区。

盆景园一角。 它的主人陈家,对话根枝叶,待盆景如知己。父亲陈万均,是江海区花木盆景协会会长、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高级技师;儿子陈家劲,是省盆景协会理事会副秘书长;儿媳妇黎晓玮则精于绘画,研究“中西跨界”,用油画的方式展现盆景的别样美感。除了寄情“景、盆、几架”,视盆景为事业,他们还走进高校、社区举办讲座,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
父与子是知己也是对手 陈万均是新会人,生于1958年,以盆景为业已经23年。23年前,陈万均从事的是装修工程业,就住在新会盆趣园的隔壁,从小就喜欢盆景的他,经常带儿子陈家劲进园里玩耍,看老师傅打理树头。        1985年,自娱自乐却玩出了水平的陈万钧,其盆景作品于当年在东湖公园的一个展览中获得金奖;1994年,总是觉得心烦不得宁静的陈万均,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凑钱在新会经营一个小盆景园,追求他心中的“慢生活”。后来,陈万均的盆景手艺与事业逐渐有起色,便将盆景园搬迁至江海区。 其时,与爸爸结伴逛盆趣园看花看鱼看盆景的小男孩陈家劲,对盆景背后的故事更感兴趣,他说: 我爸的盆景园刚开张的时候,为了帮补家用,我常常带着几个盆景蹲在街边帮忙叫卖,生意不好时,附近一些老摊主对着一个盆景,就能给我讲一个故事。 耳濡目染下,陈家劲不再满足于只听故事,而是参与创作盆景。15岁那年,陈家劲已经带着作品参加展览,大学毕业后,他回到了老爸的盆景园帮忙打理经营。 陈家劲笑言: 盆景重新定义了我们的关系,我们是血缘父子,是手艺师徒,是创作对手,更是作品知己。陈万均、陈家劲父子于盆景“千峰凌翠影”前共同研究。 后来,陈家劲与中国美院油画系毕业的黎晓玮结为夫妇,正职为美术老师的黎晓玮则利用空闲时间研究各种盆景“跨界”,用油画展现盆景、制作盆景手绘图及明信片供盆友交流学习。
一景方成已十秋 多年来,陈万均与儿子两人经手的盆景数量已超万件,其中有树龄达300多年的“古董”,也有盆龄60多年、辗转几手历经四代人的精品。意义最为特殊的,是一件名为“造化钟神秀”的六角榕盆景,陈家劲第一次与其相遇时年仅7岁。常言道“一景方成已十秋”,该盆景已经陪伴了这对父子足足23年。 那年,陈万均的盆景园刚开张不久,有个朋友从台山挖了一个很大的六角榕树头。陈万均觉得树头大代表创作空间也大,而且未来大型盆景很可能会在商业展会上受欢迎,于是买下树头一直培育栽剪至今。期间有人提出高价收购,陈万均父子俩一直不舍得割爱,几乎每日不断地照料,淋水、拔草、修剪、塑形,其中感情难以用金钱衡量。“造化钟神秀”,曾获新会第七届葵乡文化艺术节暨盆景展览全场总冠军。        “造化钟神秀”六角榕盆景长2.8米、宽1.3米,高约半米,其庞大的体积颇令人震撼。为了把它安置在一个大小与风格都契合的盆子里,陈家劲曾专门学习人工塑石,“因树造盆”,亲手为它做了一个盆架。该盆景的艺术价值,就在于整体呈现为“一气呵成、一树成林”的风姿。陈家劲表示,要是在野外,从如此庞大根部长出来的枝干可达十数米高,在自重的压力下,枝桠才会水平延展舒张、形成层叠的枝桠。如今在盆中,通过父子俩持续23年的截干蓄枝,不仅让枝干保持高约半米,还让每根枝干长成一棵小榕树,相互呼应形成一片榕林。其中体现了人力与天力糅合的真趣。
盆景是对生命的创作 陈万均、陈家劲父子俩的盆景作品多属岭南派,该派别善用修剪但又注重不露刀剪痕迹。作为资深盆景人,陈万均父子不止一次回溯盆景历史源流,在寻根的同时又放眼海内外,大胆吸取新元素。“同是一样东西,在日本被称为盆栽,在中国则被称为盆景,之所以是‘景’不是‘栽’,因为我们中国的盆景中有意境,浓缩了我们对大自然的理解。”陈家劲说。盆景“浮生千重变” 随着现代工具、肥料及科学培育方法的流行,现代人培育盆景的时间与古代相比至少缩短了三分之一。”陈家劲说,面对新技术、新审美观念的冲击,他们的盆景事业也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希望能把盆景从单纯的农业技术提升至文化艺术。 盆景离不开自然生命,违背自然规律、不尊重树种本来形态的盆景,不但没有生命还可能会枯死;但盆景更是一种创作,与国画、书法一样,同样讲究线条,追求艺术美感,同样少不了将元素布局以迎来升华。”目前,父子俩做出的盆景,很有中国韵味,或通过“蓄枝截干”呈现雄踞一方的大树缩影,或通过“脱衣换锦”展现枝条的写意潇洒;还吸取西方绘画中的比例、透视等要素,让盆景更具立体观赏性;此外,更学习现代的装置学,用西式铁架配合中式盆景,别有一番趣味。盆景“旋舞斜影”
像养女儿一样有苦有乐 盆景作为生长变化的艺术应如何品赏?陈家劲以一株他已培育了8年的黄杨盆景为例进行解释。据介绍,该株黄杨树龄已达30年,是陈家劲于南通购得。8年来,他所做的主要是培育分枝、调整树形。        “这样的一株黄杨盆景捧在手上,可先赏根盘。好盆景中的植株,根基健康且稳重,给人深扎泥中的观感。再赏身段,主枝干有摆动、有曲线,呈现螺旋上升的灵动态势,显示主人花了心思,又不失自然。接着赏枝托,枝桠飘逸灵动不呆板,枝条走向明显各有变化,如蛇如龙不尽相同。最后赏枝爪,枝爪是枝条的末端,连带叶子分布均匀,整体过渡自然且有层次感。”盆景小品(黄杨)。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陈家劲笑着道出最大的感悟: 挑选树头就跟找对象一样,必须符合自己心中的标准,与自己的品性风格契合。培育盆景胚材的过程又与养女儿类似,过程漫长且有苦有乐。 在培育过程中,要注入自己的意愿,又必须尊重它的自然生长规律。一旦培育成熟,参加展览获得奖项,就像女儿长大成人。当有人要购买时,心里既高兴又不舍,就跟女儿要出嫁一样。

(盆景园内容转自:新会发布)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