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茎黄耆简介,扁茎黄耆主治什么?

花卉盆景网导读:今天花卉盆景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扁茎黄耆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扁茎黄耆 Bianjinghuangqi

扁茎黄耆(学名:Astragalus complanatus)是豆科黄芪属的植物,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分布于中国大陆的东北、华北、四川、陕西、江苏、甘肃、宁夏、河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000米至1,700米的地区,常生于路边、沟岸、草坡和干草场。

【中文名称】 扁茎黄耆,蔓黄耆

【汉语拼音】 Bianjinghuangqi

【英文名称】 Flat Milkvetch, Flat-stem Milkvetch

【拉丁学名】 Astragalus complanatus R. Br. ex Bunge

【科属归类】 豆科 Fabaceae, 黄耆属 Astragalus

【植物形态】 多年生高大草本,高可达1米 以上,全体被短硬毛。主根粗长,圆柱状。茎略扁,有棱,基部常倾卧,有白色柔毛。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具短柄;托叶小,披针形;小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长圆形,有9-25对,长5-18毫米,宽3-7毫米,先端钝或微缺,有细尖,基部钝形至钝圆形,全缘,上面无毛,绿色,下面灰绿色,疏被粗伏毛,小叶柄短;托叶离生,披针形,长3毫米。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细长,长1.5-6厘米,疏被粗伏毛;苞片钻形,长1-2毫米;小花3-9朵,小花梗短,小花梗基部有1线状披针形的小苞片,小苞片长0.5-1毫米;花萼钟形,绿色,先端5裂,萼齿披针形,与萼筒近等长,外侧被短硬毛,萼筒长2.5-3毫米,基部有2枚卵形的小苞片,外侧密被短硬毛;花冠蝶形,黄色,旗瓣近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爪,长10-11毫米,宽8-9毫米,翼瓣稍短,龙骨瓣与旗瓣等长;雄蕊10,9枚合生,1枚分离;雌蕊超出雄蕊之外,子房上位,有柄,柄长1.2-1.5毫米,密被白色柔毛,花柱无毛,柱头有画笔状白色髯毛。荚果纺锤形,略膨胀,长3-4厘米,宽5-7毫米,先端有较长的尖喙腹背稍扁,被黑色短硬毛,有网纹,内含种子20-30粒。种子圆肾形,淡棕色,长1.5-2毫米,宽2.8-3毫米,平滑。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路旁;多栽培。 分布于陕西,内蒙古,辽宁,河北,甘肃,吉林。 药材主产于陕西、山西等地。

【药用部位】 以成熟种子入药。中药名: 沙苑子。

【采收加工】 秋末冬初果实成熟尚未开裂时采割植株,晒干,打下种子,除去杂质,晒干。

【主要成分】 主要含脂肪油,氨基酸,鞣质,多糖,皂苷,微量元素等。

【药理作用】 强壮,强增免疫力,抗炎,解热,降压,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及改善血液流变性,保肝,镇痛,抗利尿。

【性味功能】 甘,温。温补肝肾,明目,固精,缩尿。

【主治用法】 肾虚腰痛,眩晕目昏,遗精早泄,白浊带下,小便余沥。内服: 煎汤,用量9-15克;或入散,丸剂;或熬膏。相火偏旺之遗精,膀胱湿热之淋浊带下慎服。

【应用举例】 1. 目昏不明: 沙苑子三钱,茺蔚子二钱,青葙子三钱。共研细末。每次一钱,日报二次。(吉林中草药)  
2. 治脾胃虚,饮食不消,湿热成臌胀者: 沙苑蒺藜二两(酒拌炒),苍朮八两(米泔水浸一日,晒干,炒)。共研为末。每服三钱,米汤调服。(本草汇言)    
3. 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腰痛耳鸣,舌淡苔白,脉象细弱: 沙苑蒺藜(炒),芡实(蒸),莲须各二两,龙骨(酥炙)、牡蛎(盐水煮一日一夜,锻粉)各一两。共为末,莲子粉糊为丸,盐汤下。(医方集解)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