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旱盆景制作方法

水旱盆景制作方法

一、概述

盆景是中国的传统艺术之一。它以植物、山石、土、水等为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塑造大自然的优美景色,犹如立体的山水画。
中国盆景之所以名为盆景,就是取其“盆中之景”之意。既然是“盆中之景”,便可以表现各种自然景观。因此,在中国盆景中,既有表现树木景观的树木盆景(Tree penjing),也有表现山水景观的山石盆景(Rock penjing),还有树木、山水景观兼而有之的水旱盆景(Water-and-Land penjing)等。
以木本植物为主要材料,通过攀扎、修剪、雕刻等造型处理和园艺栽培,在盆中表现自然界树木景观者,称为树木盆景。

以自然石头为主要材料,经过选择和切截、雕凿、拼接等造型处理,点缀一些小的植物和摆件,布置于水盆中,表现自然界山水景观者,称为山石盆景。

 

水旱盆景则是树木盆景与山水盆景的结合,它的素材既有植物和土,又有石头和水,有时还放置一些小摆件。它所表现的是自然界那种树木、山石、陆地、水面兼而有之的“完整”景观。

水旱盆景在水旱盆景这种形式在宋元已经出现,明代已有水旱盆景专用盆,清代已比较多见。

现代水旱盆景发展很快,普及很广,它继承了传统水旱盆景的技艺,保留了中国盆景艺术的文人特点,在造型上更趋向于自然,并在技术上进行了创新,成为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盆景形式。近些年来,随着国际间盆景交流的日益频繁,水旱盆景在国外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盆景爱好者的喜爱,并多次在国际性盆景大会的示范表演中出现。

二、 选材

水旱盆景系由树木盆景与山石盆景结合而成,其选材的基本要求与该两类盆景大致相同,但也具有一些特别之处。
水旱盆景的材料主要包括盆、植物、石头、摆件和土。
1、植物
木本植物是水旱盆景中的主景,它的选择至关重要,其树种一般必须具有叶细小,耐修剪,易造型及观赏价值高等特点,通常采用以下树种。

(1) 松柏类:
五针松 Pinus parviflora
地柏 Juniperus procumbens
刺柏 Juniperus formosana
真柏 Juniperus chinensis 'Shimpaku’
线柏 Chamaecyparis pisifera 'Filifera’
云杉 Picea asperata
水杉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落羽杉 Taxodium distichum
金钱松 Pseudolarix kaempferi
小叶罗汉松 Podocarpus macrophyllus 'maki’
紫杉 Taxus cuspidata

(2)杂木类:
九里香 Mrraya paniculata
福建茶 Carmona microphylla
榔榆 Ulmus parvifolia
榉树 Zelkova schneideriana
小叶女贞 Ligustrum guihoui
黄杨 Buxus sinica
雀梅 Sageretia theezans
朴树 Celtis sinensis
榕树 Ficus microcarpa

(3)叶木类:
三角枫 Acer buergerianum
红枫 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
鸡爪槭 Acer palmatum
银杏 Ginkgo biloba
柽柳 Tamarix chinensis
凤尾竹 Bambusa multiplex 'Nana’

(4)花木类:
六月雪 Serissa foetida
贴梗海棠 Chaenomeles speciosa
杜鹃 Rhododendron simsii
紫薇 Lagerstroemia indica
梅花 Prunus mume
(5)果木类:
老鸦柿 Diospyros rthombifolia
石榴 Punica granatum
金弹子 Diospyros armata
火棘 Pyracantha fortuneana
水旱盆景所用的树木材料多为自幼培育,也可从山野采掘,但都须经过一定时间的培植与加工,使其主干与主枝初步成型,并符合一下几点要求。
(1)合乎自然:必须完全以自然树木景象为依据,再作必要的取舍。在整姿技法上,一般以修剪为主,攀扎为辅。任何明显的人工味,或是过度的变形,均不适宜。
(2)具有大树形态:树形不宜太奇特,通常多为直干、斜干和临水式。悬崖、曲干(指树干弯曲程度大的)等树形均不适宜。
(3)根系成熟:最好是经过一定时间浅盆培养后的树木,既有成熟的根系,又无向下生的粗根。主树露出土面的根系向四面铺开,其余树木最好也有露出土面的根系。

(4)协调与变化:水旱盆景中树木,大多作成丛林式,在同一盆中,通常用同一树种,有时也可两个以上的树种。不同树种的合栽,须以其中一个树种为主,其它树种为辅,不可平均处理,同时要尽量注意格调的统一。
同一盆中的树木务必要有主次、高低、粗细之分,其中须有一株最高、同时也是最粗的主树。

 

丛林式选树要注意风格的协调,每株树的个性不宜太明显,一件作品中的树木须以同一种树形为主,但协调中还要求变化。如以直干树木为主作成丛林式,不妨在其中夹杂一、二株斜干树或干形稍有弯曲的树,可以增添自然情趣。
(5)与其它景物配合默契:选材的时候,并不要求树木的各个部分都很完整,而是要求与其它景物能有机地结合,达到理想的效果。
水旱盆景中的植物以树木为主,也包括一些小的草本植物以及苔藓植物。苔藓宜选用不同种类的,可增加色彩和形态的变化。
2、石头
选择石头,就是要选出形态、质地和色泽都合乎创作立意的材料,要尽可能因材致用,保持石料的天然特点。
水旱盆景用的石头材料,一般以硬质石料为多,最好具有理想的天然形态与皴纹,同时色泽柔和,石感较强。常用的有以下几种。
(1)龟纹石
龟纹石属于硬质石料,多呈不圆不方的快状,表面有类似龟甲的自然纹理。色彩有灰黄、灰黑、淡红及白色等多种。稍能吸水,并能局部生长苔藓,还可以作小范围的雕琢及打磨加工。

龟纹石的形态与色泽古朴、自然,石感强,富有画意,是制作水旱盆景的常用石种。
龟纹石主要产于中国的四川、安徽、山东等许多地区。不同地区所产的龟纹石在质地、色彩上亦有所差异。

(2)英德石
英德石的质地较坚硬,大多体态嶙峋,皴纹丰富而富有变化;少数形体较圆浑,皴纹亦较平淡。色彩多为灰黑色或浅灰色,偶间有白色石筋。基本上不吸水,不宜雕琢。

英德石的石感很强,是中国传统的观赏石之一,也是制作水旱盆景的常用石种。
英德石主要产于中国的广东。

(3)卵石

卵石的质地十分坚硬,大多为卵状,也有呈不规则形状,但均圆浑光滑,皴纹少且平淡。色彩有黑、白、灰、绿及浅褐等多种。不吸水,不可雕琢。

卵石的石感特强,坚固耐久。在水旱盆景中,多选用那种形体有变化,皴纹较丰富的材料,切截其适合的部分,可以拼制成很为自然的坡岸。
卵石的产地很多,一般在山间溪口、水岸边或砂矿中。

(4)石笋石
石笋石质地较坚硬,一般呈条状笋形,石中夹有灰白色的 石,如同白果大小,色彩有青灰、紫等数种。不吸水,可作敲击加工。一般横切其“笋头”,拼接水旱盆景的坡岸,较为自然。

青灰色的石笋石用于表现春景极为适宜。
石笋石主要产于中国浙江。
除了上面介绍的几个石种以外,在水旱盆景中尚有许许多多的石种均可采用。如斧劈石、千层石、奇石、雪化石、砂片石、钟乳石等硬质石料。
至于砂积石、芦管石等松质石料,由于其石感不强,并容易透水,故在水旱盆景中一般较少采用。但这些石料,便于加工造型,易生苔藓,适宜表现土坡,故有时也会用到。
水旱盆景石料的选择,主要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1)具有“石形”
在水旱盆景中,石料主要是用作坡岸及点布,很少表现完整的山景,故在选石时,应注重具有“石形”,即石头形态,而不是山的形态,山与石是有区别的。山有峰、峦、岗、壑,而石则仅仅是山的构成物,一般呈圆浑的块状物。

硬质石料一般不便加工,因此对天然形状与皴纹要求较多。松质石料可以雕琢,故不须对原有形状要求太多,只要质地均匀即可。
(2)注重“石感”
石感即石头的质感。水旱盆景中的刚柔对比,主要依靠石头来体现刚,故石头的坚硬
质感觉很重要。一般说来,硬质石头的石感强,松质石头则缺少石感。但是有些硬质石头从表面上看起来并不硬,也就是石感不强。
(3)协调统一
在同一盆水旱盆景中,一般采用同一种石料,并力求达到在形状、质地、皴纹、色泽等方面均协调统一。但协调统一并不意味着完全相同,还应该有一定的变化,如快面可有大有小,皴纹应有疏有密,形状宜有圆有方等等。

3、盆

水旱盆景大多采用浅口的水盆(一般用山水盆景盆,在作旱地的位置钻一、二个排水孔),以突出盆中的景物,特别是表现坡脚之美,使作品更富有画意。
常用水盆的形状有长方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的自然形。盆的质地以大理石、汉白玉等为好,釉陶盆和紫砂盆亦可。盆的色彩多为白色或其它浅色。

采用自然石板稍作加工而成的水盆,形状不规则而富于变化,用作水旱盆景也很好。这种盆虽无盆口,不可贮水,但可作出“旱盆水意”。

4、摆件

摆件是指安置在盆景中的建筑、人物、动物、舟楫等点缀品。它们虽然体量很小,但常常起着重要的作用。

摆件的质地有陶质、瓷质、石质、金属质等数种,以陶质为好,即用陶土烧制而成,不怕水湿和日晒,不会变色,质地与盆钵及山石易于协调。陶质摆件通常多用广东石湾产品。
水旱盆景中常用的陶质配件有以下几类。
建筑类:主要有茅亭、茅屋、瓦屋、水榭、石板桥、木板桥、竹桥等等。

人物类:主要有独立、独坐、对弈、对谈、对酌、读书、弹琴、吹萧、垂钓、骑牛、农夫、樵夫、渔夫等等。

5、用土

在水旱盆景中,土不仅具有储存、供应水份与养份,维持植物生长的作用,同时也是塑造景物的材料。盆中地形的高低起伏,主要就是通过土来塑造的。
水旱盆景的用土,与一般树木盆景用土的要求大体相同,须根据不同树种的习性而配置。但它必须既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又便于塑造地形,并保持地形的相对稳定。因此除了具有良好的通气、排水、保水性能以外,最好稍微具有粘性。在不同地区制作水旱盆景时,可以就地地取材,自己配制。

三、制作程序

水旱盆景的制作程序,主要包括总体构思、加工树材、加工石料、整体布、局、胶合石头、栽种树木、处理地形、安置摆件、铺种苔藓等。

1、总体构思

在动手制作水旱盆景之前,应对作品所表现的主题、题材,以及如何布局和表现手法等等,先有一个总体的构思,也就是中国画论中所说的“立意”。
构思以自然景观为依据,以中国山水画为参考。

构思从贯穿于选材、加工和布局的整个过程中,并且常常会在这个过程中有一定程度的修改。
构思的时候,最好先将初步选好的素材,包括树木、石头、盆和摆件等放在一起,然后静下心来,认真审视,寻找感觉。在有了初步的方案以后,再开始加工素材。

2、 加工树材

树木是水旱盆景的主体,加工素材时一般先加工树木材料。水旱盆景所用的树木材料,均须在培养盆中,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育、整姿,达到初步成型,方可应用。在制作水旱盆景时,还须根据总体构思,对素材作进一步的加工。

首先要审视其总体形状以及根、干、枝各个局部的结构等等。要从各个不同方向、不同角度来审视,还须看清根部的结构和走向。 经过反复审视后,如果找出了树木的精华与缺陷,就可以考虑如何扬长避短,突出精华,弥补缺陷。
树木正面的确定十分重要。一般说来,从正面看,主干不宜向前挺,露根和主枝均应向两侧伸展较长,向前后伸展较短。主干的正前方既不可有长枝伸出,也不宜完全裸露。主枝要避免对生和平行,并宜从主干的凸起处伸出,而不宜从弯内伸出。这些最基本的要求必须注意。
树木栽种的角度也十分重要。在树木的正面确定以后,如果角度不够理想,还须再作调整。可将主干向前后左右改变角度,直至达到理想的效果。角度十分重要,有时角度稍作变动,整株树的精神状态就会大为改观,甚至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好效果。
在树木的正面和角度都确定以后,便可进一步考虑主枝的长与短、疏与密、聚与散、藏与露、刚与柔、动势与均衡等问题,接着可调整内部结构和整体造型。
整姿宜采用攀扎与修剪相结合。整姿方法与树木盆景基本相同。这里作一些简要介绍。
(1)攀扎:指用金属丝攀扎树木枝干进行造型的一种技法,其优点在于能比较自由地调整枝干的方向与曲直,它多用于松柏类树种。
攀扎一般采用铝丝或铜丝。根据所攀扎的枝干的粗度和硬度,选择适宜粗度的金属丝。
铜丝在使用前宜先用火烧至发红,然后慢慢冷却。这样用起来柔软,不易伤到树皮,而经过弯曲后又会变硬,有利于固定枝条,但攀扎需要熟练的技巧,不宜多改变。铝丝一般较软柔,且无软硬变化,初学者用起来比较容易。

攀扎的顺序一般是先主后次,先下后上。缠绕时注意金属丝与枝干保持大约45度。注意边扭旋边配合拇指制造弯曲。弯曲时用力不可太猛,以防折断枝干或损伤树皮。弯曲点的外圈必须要有金属线经过,才不易断裂。
由根部缠在主干上的金属线,必须插入盆土中,使之固定。第一圈要与主干固定好再往上部缠绕,最后一圈也要固定好。丝尾角度略往逆向下移。
金属丝可按照顺时针方向缠绕,也可按逆时针方向缠绕,按照扭旋的方向而定。金属丝与枝干之间不可过紧或过松。
缠绕同一枝干上的多根枝条时,枝与枝间须采间隔缠绕,如第一枝接第三枝,第二枝接第四枝,依此类推。金属线必须在干上缠绕一圈以上,否则枝条之间会相互牵动,不易定型。
同一枝干需用二条以上金属线缠绕时,必须平行并排整齐,避免重叠。
攀扎前,最好对盆土适当扣水,使树木枝条柔软,便于弯曲。
拆线的时间,因树种及生长发育状况而异。在生长期,要经常观察,当金属线快要陷入树皮时,应及时拆除,以免陷丝,影响美观。拆线时须细心,防止伤及树皮,最好用金属丝钳剪除。

(2)修剪:指通过修剪树木枝干,去除多余部分,以达到树形美观的一种造型方法。修剪法的长处在于能使树木枝干苍劲、自然,结构趋于合理,它多用于杂木类树种。

修剪时,首先应处理树木的平行枝、交叉枝、重叠枝、对生枝、轮生枝等影响美观的枝条,有些剪掉,有些剪短,有些通过攀扎进行改造。
对于需要缩剪的长枝,待其培养到粗度适合时,方可作强度的剪缩,使生出侧枝,即第二节枝,一般保留两根,再进行培养。待第二节枝长到粗度适合时,又加剪截,依此第三、第四节,都如此施行。每一节枝大多保留两根,成“ Y ”型,一长一短。有时只保留一根,以调整疏密关系或避免发生交叉。
在多株树木合栽时,常常须剪去树木下部的枝条,以符合自然。为了避免交叉重叠,达到整体的协调,有时还须剪去其中一些树木的大枝。这时应以全局为重,该剪则剪。即使是孤植的树木,有时也须根据整体布局的需要,剪去树木的某些大枝。
水旱盆景的盆很浅,同时栽种树木的地方往往很小,形状也不规则,故栽种树木之前,还须将其根部作一些整理。一般先剔除部分旧土,再剪短向下直生的粗根及过长的盘根。剔土与剪根的多少,最好根据盆中旱地部分的形态及大小而定。在树木位置尚未确定前,可先少剔和少剪,待确定后再进一步修剪到位.

3、加工石料

水旱盆景用的石料,必须经过一定的加工,才可进行布局。石料的加工方法主要有切截法、雕凿法、打磨法、拼接法等,根据不同的石种和造型去选择。
切截法:指切除石料的多余部分,保留需要的部分,用作坡岸和水中的点石,使之与盆面结合平整、自然。有时将一块大石料分成数块。用作旱地的点石通常不一定需要切截,但如果体量太大,也可切除不需要的部分。

对于硬质石料,在切截之前,应仔细、反复审视,以决定截取的最佳方案;对于松质石料,一般先作雕凿加工,再行切截。
雕凿法:指通过人工雕凿,将形状不太理想的石料,加工成比较理想的形状。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松质石料,有时也用于某些硬质石料,如斧劈石、石笋石等。雕凿以特制的尖头锤或钢錾为工具,方法与山水盆景基本相同。
雕凿法虽为人工,但须认真观察自然景物,参考中国山水画中的石形及皴纹,力求符合自然。同一作品中的石头,应既有变化又风格一致。
打磨法:指用金刚砂轮片或水砂纸等,对石料表面进行打磨,以减少人工痕迹,去除棱角,或解决某些石料表面的残缺。打磨法只是一种补救的方法,不可滥用。对于自然形态较好的硬质石料,尽量不用打磨法,以保留其天然神韵。
打磨时,可先粗磨,后细磨。粗磨用砂粒较粗的砂轮片,细磨宜用水砂纸带水磨。
拼接法:指将两块或多块石头组合、拼接成一个整体,在水旱盆景中经常使用。坡岸一般均通过多块石料组合、拼接构成,有时点石也采用拼接法,以求得到理想的形态或适合的体量。

组合、拼接石头最重要的是具有整体感。首先必须精心选择色泽相同、皴纹相近的石料,然后认真确定接合的部位,不仅要使相接处吻合,更要使气势连贯,最后再用水泥细心地进行胶合。
组合、拼接在一起的石头,既要色泽、皴纹协调,又要有体量、形状的变化,须达到多样统一。

水旱盆景的造型,常见的有水畔式、岛屿式、溪涧式、江湖式、综合式等式样。

4、试作布局

在加工完毕后,可将全部材料,包括树木、石头、摆件及盆等,都放在一起,反复地审视,然后将材料试放进盆中,看看各部分的位置和比例关系,有时也可以画一张草图,这就是试作布局。
试作布局时,要先放主树、然后放配树,再放石头、摆件等。布局必须十分认真,常常要经过反复的调整,对其中的某些材料,可能要作一些加工,以至更换,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1、树木的布局
按照总体构思,在盆中先确定树木的位置。在布置树木时,也须考虑到山石与水面的位置。树木位置大体确定时,可先放进一些土,然后再放置石头,树石的放置也可穿插进行。
多样又统一是布局的基本原则。
一两株树的布局相对比较简单,一般放置于盆的一侧即可。两株树多靠在一起,一主一次,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既统一又变化。

多株树的布局,则复杂的多。但无论有多少树,都可以从三株开始。这三株树就是主树、副树和衬树。主树必须最高、最粗,副树相对于主树较矮、较瘦,衬树则最矮,也最瘦。

主树的位置,从盆的正面看,不可在盆中央,也不可在盆边缘,而宜放在盆的左边或右边约1/3处;从盆的侧面看,则宜在盆中间稍偏前或稍偏后处。副树的位置通常在盆的另一边1/3处,衬树则宜靠近主树,但不可并立。这是最基本的布局,但并不是绝对的,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作一定范围的变化,但三株树的栽植点连接后必须是不等边三角形,同时整体树冠也应呈不等边三角形。

至于更多株树木的合栽,可以三株树为基础,逐步增加。如以五株合栽,可分别在主树和副树的附近各加一株;以七株合栽,可在五株的基础上,分别在主树和衬树附近各加一株。其余则照此类推。
上述做法,实际上就是将原来的三株树变成了三组树,而基本的原则不变,即栽植点之间的连线要尽量成一个或多个不等边三角形;三株以上的树尽量不要栽在一条直线上,特别是不可与盆边(指方盆)平行而立;栽植点之间的距离不可相等,要疏密有致,呈现出一种节奏和韵律;整体树冠最好呈一个或多个不等边三角形但轮廓线不要太平直,应有波浪形起伏。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对于树木的组合有许多经典之作,都可以作为丛林式盆景的借鉴。

2、石头的布局
配置石头时,先作坡岸,以分开水面与旱地,然后作旱地点石,最后再作水面点石。
水岸线的处理十分重要,既要曲折多变,又不宜从正面见到的太长。

石头的布局须注意透视处理。从总体看,一般近处较高,远处较低,但也须有高低起伏以及大块面与小块面的搭配,才能显出自然与生动。
旱地点石对地形处理起到重要作用,有时还可以弥补某些树木的根部缺陷,要做到与坡岸相呼应,与树木相衬托,与土面结合自然;水面点石可使得水面增加变化,要注意大小相间,聚散得当。

试作布局时,最好将准备安放的摆件,初步确定位置和方向,对于不恰当者,可更换或取消。安放摆件,应注意位置的合理性、与其它景物的比例以及近大远小的透视原则。

5、胶合石头

在布局确定以后,接着可胶合石头,即用水泥将作坡岸的石块及水中的点石固定在盆中。
胶合之前,先用铅笔将石头的位置在盆面上作记号,注意将水岸线的位置,尽量精确的画在盆面上,有些石块还可以编上号码,以免在胶合石头时搞错。
水泥宜选凝固速度较快的一种,宜现调现用。在用量较大时,不妨分几次调和。为增加胶合强度,调拌水泥可酌情掺进增加强度的掺合剂。
为使水泥与石头谐调,可在水泥中放进水溶性颜料,将水泥的颜色调配成与石头接近。
胶合石头之前,可将作坡岸石头作最后一次精加工,包括整平底部,磨光破损面,以及使拼接处更加吻合,然后洗刷干净并揩干。作好上述工作后,再将每块石头的底部满抹水泥,胶合在盆中原先定好的位置上。

胶合石头须紧密,不仅要将石头与盆面结合好,还要将石头之间结合好,做到既不漏水,又无多余的水泥外露。可用毛笔或小刷子蘸水刷净沾在石头外面的水泥。

为了防止水面与旱地之间漏水,在作坡岸的石头全部胶合好以后,再仔细地检查一遍,如发现漏洞,应立即补上,以免水漏进旱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同时也影响水面的观赏效果。
如采用松质石料作坡岸,可在近土的一面抹满厚厚的一层水泥,以免水的渗透。

6、栽种树木

在布局时,树木是临时放在盆中的,一般并不符合种植的要求。在完成石头胶合,水泥干了后,须将树木认真地栽种在盆中。
栽种树木时,先将树木的根部再仔细的整理一次,使之适合栽种的位置,并使每株树之间的距离符合布局要求。
在盆面上栽树的铺上一层土(排水孔上须垫纱网),再放上树木。注意保持原先定好的位置与高度。如果高度不够,可在根的下面多垫一些土,反之则再剪短向下的根。

位置定准后,即将土填入空隙处,一边填土,一边用手或竹扦将土与根贴实,直至将根埋进土中,注意不要让土超出旱地的范围,最好略小一点,以便于胶合山石。待山石胶合完毕,还可以填土。
树木栽种完毕,可用喷雾器在土表面喷水(不需喷透),以固定表层土。

7、处理地形

在水旱盆景中,地形处理对于整体的造型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石头胶合完毕,便可在旱地部分继续填土,使坡岸石与土面浑然一体,并通过堆土和点石作出有起有伏的地形。
点石下部不可悬出土面,应埋在土中,做到“有根”。要做好盆景中的点石,平时宜多观察自然界的“点石”。

好地形以后,在土表面撒上一层细碎“装饰土”,以利于铺种苔藓和小草。

8、安放摆件

摆件的安放要合乎情理。安放舟楫和拱桥一类的摆件,可直接固定在盆面上;石板桥一类的摆件,多搭在两边的坡岸上;安放亭、台、房屋、人物、动物类摆件,宜固定在石坡或旱地部分的点石上;有时在旱地部分埋进平板状石块,用以固定摆件。
固定摆件,一般可胶合在石头或盆面上。对于舟、桥一类摆件,可不与盆面胶合,仅在供观赏时放在盆面上。

固定摆件,一般可胶合在石头或盆面上。对于舟、桥一类摆件,可不与盆面胶合,仅在供观赏时放在盆面上。

9、铺种苔藓

苔藓是水旱盆景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它可以保持水土、丰富色彩,将树、石、土三者联结为一体,还可以表现草地或灌木丛。
苔藓有很多种类。在一件作品中,最好以一种为主,再配以其它种类,既有统一,又有变化。
苔藓多生在阴湿处,可用小铲挖取。在铺种前必须去杂,细心地将杂草连根去除。
铺种苔藓时,先用喷雾器将土面喷湿,再将苔藓撕成小块,细心地铺上去。最好在每小块苔藓之间留下一点间距,不要全部铺满,更不可重叠。苔藓与石头结合处宜呈交错状,而不宜呈直线。全部铺种完毕后,可用喷雾器再次喷水,同时用专用工具或手轻轻地揿几下,使苔藓与土面结合紧密,与盆边结合干净利落。

在铺种苔藓时,还可以栽种一些小花小草,以增添自然气息。

10、最后整理

上述各项工作全部完成以后,可对作品进行最后整理。
首先看一下总体效果,检查有无疏漏之处,如发现则作一些弥补。然后将树木做一次全面、细致的修剪和调整,尽可能处理好树与树、及树与石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树木枝干、石头及盆,全部洗刷干净,并全面喷一次雾水。待水泥全部干透,再将旱地部分喷透水,并可将盆中的水面部分贮满水。这样一件水旱盆景作品便初步完成。
经过1—2年养护管理,作品会更加完善和自然。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