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盆景的形式与意味
树木盆景是以一棵或几棵树为表现对象的艺术品。作者在创作时,怀着强烈的艺术冲动和创作激情,以树为素材,通过高度的艺术匠心和制作技艺,对素材进行剪裁、加工、重新组织,将“自然的树”转化为具有思想情感和审美取向的“心中的树”。盆景作品就是主观的意念与客观的物象相熔铸的产物。这种“意象”是通过点、线、面和色彩等构成的形式或形式关系体现出来的。这种形式关系如果达到最佳的状态,就能打动人,激起人们的审美情感,这时的形式就是“有意味的形式”。
作品的形式及意象不同,所呈现的意味也不同,观众可以通过感官直接感受到。比如,美国国家盆景博物馆的雀梅盆景(图13-1),高耸的直干形式表现出挺拔、稳定、崇高和肃静的风采,这种美正是中国古典美学所称的“阳刚之美”。吴成发的曲干式盆景《惊滔》(图13-2),曲的枝干形式表现出活泼、轻柔、流畅、典雅的性格和动感,这种美则是中国古典美学所称的“阴柔之美”。这些不同的形式树木盆景所表现出来的美的意味不是附加的,而是作者根据树木盆景自身的特点寓情于景,抒发自己胸中的审美情怀,把情感“物化”在树的形象之中的结果。
为了寓情于景,有些作者在盆景树旁安置相应的摆件,如人物、动物和房屋等,以此来反映生活,增添意味。这种表现形式如果贴近生活,表现自然,能够引起发人们的审美感情。如早年张瑞堂的《丰收在望》以及张夷的《冶心图》等。然而,能与树搭配和谐并反映生活的摆件并不多。如果总是用那相同的几种摆件,就会导致立意雷同,使人乏味。
有的作者运用象形手法将素材加工成盆景。加工后的树木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有别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形象,通过寓意于象,其形式表现出来的独特意味,给人以美的享受。如韩学年的《揽云》(图13-4)和郑永泰的《白鹿回头问苍穹》(图13-5)等。不过这种创作形式受素材的制约,弄不好会牵强附会。制作过头了,就像根艺,容易喧宾夺主。
不论是放摆件的树木盆景,还是象形的树木盆景,它的意味必须和作品美的形象融为一体,才能为观众所理解和接受,获得审美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