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竹的养殖方法

葫芦竹的养殖方法

葫芦竹的基本资料

学名: ambus a ventricosa var. nana

别名:橄榄竹,小佛肚竹,大 肚竹,佛肚竹。

科属:禾本科,竹亚科,勒竹 属。为佛肚竹的变种。

常绿灌木状丛生竹,盆栽时植株矮小,高25〜50厘米,幼秆 绿色,稍被白粉,老时橙黄色,直径1〜2厘米,节间缩短,下半 部膨大如弥勒佛的肚皮,分枝的节间亦短缩肿大。叶片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收缩。

竹子四时常茂,经风霜而不凋,故与松、梅并称为“岁寒三 友”;也是刚直自强、坚贞不屈、虚怀若谷、洁身自好的象征,与 松、兰、菊并称为“花中四君子”。蒲芦竹竹间膨大如佛肚,形态奇 特,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是制作树桩盆景的上佳材料,如将竹丛栽 于长方形或椭圆形浅盆中,配以奇石,缀以青苔,即成上佳盆景。在 家中置放一盆,可作自勉,又能营造居室雅致而清秀的氛围。

【葫芦竹常见盆栽竹类植物】

(1)佛肚竹(及ventricosa):又称大佛肚竹。常绿灌木状丛 生竹,高3〜5米,直径约15厘米,深绿色,节间短而膨大。叶条 形,长20〜30厘米。

(2)凤尾竹(B.    multiplex cv. Femleaf):又称米竹,为孝顺 竹的栽培品种。秆密丛生,矮而细。叶小型,长仅2〜3厘米。

【葫芦竹繁殖】分株,扦插。以分株中的母株移植法为主。

(1)分株:母株移植在2〜3月进行。选择2〜3年生生长健壮 的母株,以3〜5秆连同鞭根挖起,截去过高的茎秆和过多的侧 枝,然后进行种植。盆栽的分株繁殖常于梅雨季进行,将植株从盆中脱出,分成数丛,每丛不少于3〜5株,然后分别栽植。

(2)扦插:5〜6月进行,选择基部带有腋芽的嫩枝3〜5节, 稍带些叶片,斜埋于土中后浇水保湿,约20天后可生根成活。

【葫芦竹栽养要点】

(1)温度:喜温暖,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2〜22°C。不耐寒, 越冬温度应维持5°C以上,低温会造成竹株枯梢脱叶。

(2)光照:喜光,生长时期应给予充足的阳光。但7〜8月光 照过于强烈时宜进行遮荫,强烈的阳光会导致日灼,造成叶片焦 尖与焦边。

(3)浇水:喜湿润的土壤环境,对水分十分敏感。在盆土干 旱时,竹叶会失水筒卷,虽浇水后可恢复原状,但严重缺水会使叶片焦尖与焦边。生长期间应充分供给水分,保持盆土湿润而不 过干,记住:不要待盆土千旱后再済水。也忌盆土湿涝,否则会 使鞭根腐烂。在新竹生长时应适当控制浇水,以抑制竹秆长高。 梅雨季的雨后要及时检查,并倒去盆中的积水。夏季由于温度高,光照强,消耗的水分多,应注意在盆土干时及时补给水分。 冬季应节制水分,保持盆土稍湿润的状态。

(4)环境湿度:喜湿润环境,遇天热而晴燥时,应经常向枝 叶及周围环境喷水,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温度,以利于保 持叶色青翠。

(5)施肥:生长时每月追施1〜2次氮磷钾结合的肥料。要避 免施用过多的氮肥,氮肥多时会使枝叶徒长、茎秆的节间也不易 膨大,从而影响观赏。入秋后停施氮肥,追施1〜2次磷钾肥,以 利于植株安全越冬。冬季则停止施肥。

(6)修剪:盆竹在生长过程中会不断萌生新竹。夏天萌芽生 长的竹子节短而隆起,应予以保留,但需去除长势较快、竹秆细 直的徒长笋。在新竹长高至10〜15厘米时,应隔天自下而上剝去 1〜2张笋壳,可控制茎秆的生长,缩短节间长度。初秋萌发的新 笋,节间长且很少隆起,应及时掰除,以免浪费养分。盆栽竹子 忌高忌密,在达到一定高度后要对新竹进行截顶,促使节间膨 大。对于培养多年的植株要进行更新,去除过老的竹秆;同时对 重叠枝、交叉枝及影响美观的枝条进行短截,以示竹的挺秀。

(7)翻盆:每2年翻盆1次,宜在4〜5月进行。喜疏松肥沃、 富含有机质的微酸性砂质壤土,可利于竹鞭的生长;忌碱性土。 基质可用腐叶土、园土和素砂等材料配制。因竹类植株根浅,种 植时盆不宜深,但亦不宜过浅。翻盆后宜给予庇荫的条件,并保 持盆土湿润,同时经常向枝叶喷水,防止竹叶枯卷。

(8)病虫害防治:有煤污病和介壳虫、蚜虫、竹螟、金针虫 等病虫危害。

【葫芦竹栽养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产生原因
盆竹的茎秆细长.节间无隆起    ①新竹生长时浇水过多;②没有留 夏竹,去除秋竹;⑤没有在新竹长高 至10〜15厘米时,隔天自下而上剥去 1〜2张勞壳;④施用过多的氮肥
叶片焦尖、焦边    ①阳光过于强烈;②盆土过干或过 湿;⑤施肥过浓
枝叶布满黑色的霉层    通常为煤污病危害所致,在发生介 壳虫、蚜虫危害时容易发生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