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川派盆景大师胡世勋
“许多年轻人都期待轻松赚钱。”胡世勋有大量弟子,其中不乏成都川派盆栽大师。但是,他仍然抑郁,三代传承人难找。“如今大量的是要培养有文化艺术的大国工匠。以前的徒弟修养达不到”
昨天早上,“专业技能大师”集中化访谈主题活动在锦城大道举办。74岁的国家一级川派盆景大师胡世勋随身携带了三代承传人——不久大学毕业的刘明军。这半年来,胡世勋走哪里都带着他。
胡世勋收徒仪式
到去年末,成都市有着国家一级和省部级专业技能大师工作室8个,胡世勋的工作室是惟一的盆栽类工作室。他最忧心忡忡的事儿是技艺后继乏人——在他的个人工作室,历年有十几个见习生,不回来了又走,现如今只剩下3个。大学毕业于绵阳市职业技术学校的刘明军是在其中学历最大的。“最近几年特别焦虑。政府提倡专业技能,人们心中要稳得起些。”
进行好的藏品必须几代人
胡世勋迟到了十分钟。来以前,他先到坐落于温江的个人工作室——1000余平方米的大中型川派盆栽桩头户外展示区“巡查”了一次。“看一下除草、施肥、浇灌状况。”
对胡世勋来说,昨天算得上休假。“每日在个人工作室沒有1分钟空闲,返回家脚指头、腰杆全是痛的。”在个人工作室,他经常忘掉吃饭,见到他人去吃饭,才想起來下午到了。但是他乐此不疲:“有一个喜好,天天有盼头,并不是一天到晚浑浑噩噩。就是说到了年龄有小毛病,有忧虑的事,做一做事儿就忘记了。”
“最开始是没有别的事儿做,干了这方面就爱上了,爱上了还要勤奋做好。”从上新世纪六七十年代迄今,胡世勋始终潜心盆栽,“对吸烟、喝酒、玩牌不喜欢,惟一兴趣爱好就是说花木。”
“有一棵金弹子的一支没发育好,棕丝是缠了改,改了又缠,不断5年也没有进行。”10年、20年……每一件令人震惊的盆栽都必须他一次次“抚摸”。“你可以看一下自身做的是货品、展品還是藏品。”在胡世勋的了解里,1个盆栽花10~50年是一切正常的,“好的收藏品,必须几代人能够进行”。
胡世勋为客人介绍盆景
真正的大师需要从源头看
“盆栽不追求完美有价值不值钱,关键的是技术含量。咋个体现富有诗意,咋个和工程建筑结合起来。”胡世勋觉得,1个真实的大师必须从根源看,“从锄草、上肥到选原料,再设计构思、造型设计,最终制成著作,要所有拿得下,算是当之无愧的大师。”
与老朋友一起也离不开盆栽。“人们一些老朋友会相互之间争辩,相互之间说另一方不行。如果我们互相吹捧,就不会进步了。”胡世勋只能职中文化艺术,却非常喜爱中国传统文化。他曾将“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湘江让人无法直视流”的诗意制成盆栽,到广州市办展得到头名。“最喜欢《87版红楼梦》,看过4遍,想做1个大观园。”
在胡世勋的个人工作室,用心写作了大量树技、树石、壁挂式、山水盆景优秀作品,刚柔相济,以形逼真,自成体系。创新罗汉松树技树木造型、换根、换脸、换吊顶与没根对接、海棠花红梅花蟹爪枝的造型创新技术性及斧劈石盆栽生产加工手法,在中国同行业中处在优秀水准。
胡世勋
三代承传人仅留下三人
成都现有的国家级盆景大师,只剩邹秋华和胡世勋。“老邹身体不好,已经不经常弄这些了。”
“很多年轻人都希望轻松赚钱。但如果都用金钱来衡量,就谈不上技术和艺术。”工作室有3个盆景制作组,胡世勋有一大批徒弟,其中不乏成都市川派盆景大师。不过,他依然焦虑:“第三代传承人难找。”
盆景制作周期长,工作辛苦。四川农业大学每年定期组织数十人来交流学习,还与多所高校合作,不过,留下来的实习生并不多——一般十天半个月就走了。
“技术、技能特别是工匠人才,缺乏得很。”胡世勋感叹,“很多年轻人,都没有想到咋个认认真真做事。出去看花看水,觉得好看,没有看到要付出劳动。”
胡世勋精神矍铄,说到传承话题却十分忧虑。第二代传承人里,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文化修养达不到。”“大浪淘沙”留下的三代承传人只能3个,胡世勋对22岁的刘明军寄予希望。
胡世勋每日在工作室繁忙,最关键的缘故都是以便带三代。“要指导他们,稍微成熟了就让他们跟其他大师再学习。”胡世勋说,“如今大量的是要塑造有文化艺术的大国工匠。之前的徒弟修养达不上。”其实盆景技工收入并不低,“技术好的,年收入二三十万元都有。”